English

张振铎与长江画派

1999-01-03 来源:光明日报 冯今松 我有话说

记得80年代中期,在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一次探索中国画创新的研讨会上,叶浅予先生说:“湖北的国画不同于其他地方画派,我说他们是长江画派,他们自己不敢说,我是要说的。”这是叶老第二次谈到此事。第一次是在80年代初,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怎样评价湖北十人中国画联展”的讨论会上。他说:“每人的风格不一样,但使你感到十人走到一道来了;他们不同于金陵、长安,不同于北京李可染画派。”与会名家也一致肯定了湖北的画,结论是:“内容新,形式、技法也新。”

张振铎先生在湖北就是倡导、实践这“三新”的开路人,是江夏地区这一充满生机的地方画派的开先河者。他是一位创新意识很强的人,一生执着追求花鸟画艺术的新境界、新天地。他画传统题材,坚持“袭前人之神理,不袭前人之遗迹”,并且重视画新题材,吸收那些适合于扩展花鸟画题材范围的审美客体进入自我的艺术领地。如画九重葛、画油橄榄等,他均是满怀热情地去画这些前人未画过,自己以前也未画过的新题材。

大家总感到张老的画力度强,原因何在?除他个人内在的气质因素之外,我认为他处理花鸟画构图的“团块意识”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的画,重心多在画幅中间,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一种团块力度,而区别于传统构图的折枝穿插。对于造型艺术来说,把握形式美是非常重要的,形式的开拓与内容的开拓“合则双美”。

在技术的创新上,中国画界一直是沿着两条线路在探索,一是重在“水墨”,一是重在“彩墨”。振铎先生是属于重彩墨的,他把粉、彩墨与水墨融合在一起用,使画面凝重、浑厚、斑斓、响亮。张老用粉决无粉气,更不像有些人把国画当作粉画来画,失去气韵的生动。他曾说:“骨法用笔是国画的脊梁,有这一条就能立得住,站得稳,重彩、重墨均可。”我作为他的学生,还有湖北的许多中国画家,都从他的教益中获得启示,而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扎扎实实地向前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